旧约 - 历代记上(1 Chronicles)第10章
Now the Philistines fought against Israel; the Israelites fled before them, and many fell slain on Mount Gilboa. |
The Philistines pressed hard after Saul and his sons, and they killed his sons Jonathan, Abinadab and Malki-Shua. |
The fighting grew fierce around Saul, and when the archers overtook him, they wounded him. |
Saul said to his armor-bearer, "Draw your sword and run me through, or these uncircumcised fellows will come and abuse me." But his armor-bearer was terrified and would not do it; so Saul took his own sword and fell on it. |
When the armor-bearer saw that Saul was dead, he too fell on his sword and died. |
So Saul and his three sons died, and all his house died together. |
When all the Israelites in the valley saw that the army had fled and that Saul and his sons had died, they abandoned their towns and fled. And the Philistines came and occupied them. |
The next day, when the Philistines came to strip the dead, they found Saul and his sons fallen on Mount Gilboa. |
They stripped him and took his head and his armor, and sent messengers throughout the land of the Philistines to proclaim the news among their idols and their people. |
They put his armor in the temple of their gods and hung up his head in the temple of Dagon. |
When all the inhabitants of Jabesh Gilead heard of everything the Philistines had done to Saul, |
all their valiant men went and took the bodies of Saul and his sons and brought them to Jabesh. Then they buried their bones under the great tree in Jabesh, and they fasted seven days. |
Saul died because he was unfaithful to the LORD; he did not keep the word of the LORD and even consulted a medium for guidance, |
and did not inquire of the LORD. So the LORD put him to death and turned the kingdom over to David son of Jesse. |
历代志上第十章
第 10 章
代上 10:1> 以上 9 章作者列了那么多人名,原来有其意──
10:1 历代志上 1 至 9 章概括了以色列的历史,从神创造人类直到他们被掳到巴比伦为止(公元前 586 年)。作者从这个观点回溯王国奠基之始,讲到第一任君王扫罗,本书以扫罗之死作为开始(有关他作王的事,请参撒上)。
代上 10:10> 这刻神的子民好像都失败了,神在哪里?
10:10 大衮是非利士人最尊崇的神只,他们相信它能赐雨水,使五谷丰收。非利士人曾在出产五谷的迦南地定居,并为大衮建造了许多庙宇,每遇干旱就求它施怜悯,甚至在庙里杀儿女向它献祭;到了丰收之日,又会在庙宇中作乱七八糟的享乐,例如羞辱俘虏等(参士 16:23-30 )。但是,大衮和其他的异教神只一样,无力敌挡真神(参撒上 5:1-7 )。
代上 10:11-12> 当我看到在位的有不对的地方,我第一个反应是……
10:11-12 基列雅比的勇士,将扫罗父子的尸体取下埋葬,这种英勇行为提醒我们,要尊重神所赐的领导人。大卫尊重扫罗的地位,不因扫罗追杀他而起杀心(参撒上 26 章)。对管辖我们的人,我们很容易对他们吹毛求疵、专挑他们的弱点。我们虽然不能为罪行开脱,却应当尊重在位掌权的,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在教会中还是在政府中的。保罗吩咐我们要敬重教会的领袖(参帖前 5:12-13 ),和尊重政府的领导人(参罗 13 章)。
代上 10:13-14> 顺服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10:13-14 扫罗对神不忠心,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他不仅做错事,并且没有做应做的事。他存心谋杀大卫,不理会神的吩咐,甚至求女巫指示,这些都是他主动不顺服神的表现。他作王治国,没有好好求神的引导,即是消极地违背神。顺服神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单单避免犯错还不够,我们更须积极追求,行在正路上。
10:13-14 撒母耳记上 28 章记载扫罗曾求耶和华引领,但是神没有半点回覆;这里说他“没有求问耶和华”,表面看来矛盾,其实扫罗求问的动机和时机都有问题。他从来不先寻求神,总是到用尽了自己的方法都无效,从别处得不到帮助时才求问神。他到末后才求问,所以神不回答他。他只在适合自己的时候才求问神,神也因他一直顽梗悖逆而拒绝他的请求。
代上 10:14> 神有祂的时间表,但我的时间表似乎较为迫切吧?
10:14 扫罗在位期间,大卫经常被迫逃亡(参撒上 19-30 )。其间大卫有机会杀死扫罗(参撒上 24 ; 26 ),早日登上神应许给他的宝座(参撒上 16:1-13 ),但是大卫倚靠神的应许,等候神所安排的适当时间。扫罗的王朝何时终止,不是由大卫来决定的。在扫罗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神照祂的应许,令扫罗阵亡。
代上 10:14> 是神杀了扫罗?仰或是扫罗自己选择了死?
10:14 撒母耳记上 31 章 3 至 4 节说,扫罗是自己伏在刀上死的,这里为什么说耶和华使他被杀呢?因扫罗顽梗悖逆弃绝神(参撒上 15:22-26 ),神要惩罚他的过犯(参撒上 28:16-19 ),遂安排了这场战争使他阵亡,将国度从他的家族收回。即使扫罗不自杀,也会死在非利士人手中。──《灵修版圣经注释》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 第十章 注释
10:1-29:30 大卫的统治
10:1-14 扫罗之死
历代志的历史部分是由十章开始,首先复述以色列首任君王与顽敌非
利士人的最後决战,内容与撒上 31章大同小异。
作者为什麽不从扫罗的登基说起?
大概他假设读者(被掳归回後的犹太人)对扫罗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认
识。
那麽作者编排本章的用意又何在呢?
有人认为这是给日後大卫的登位作个引子;有人认为作者利用扫罗悲
惨的收场比对大卫的成功;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借扫罗在位时政治宗教
的败落,影射王国後期甚至被掳归回後的光景,而大卫的出现即是指
民族救星的来临。
1-6 扫罗战死基利波山
当时以色列人在扫罗的领导下截断了非利士人通往内陆的商路;非利
士人为了从以色列人手中夺取主要通路的控制权,冒险把军队开入耶
斯列谷。虽然基利波山一役非利士人终获胜利,可是本身亦实力大损
,无力往东继续推进。有关此役的历史、地理等资料,参撒上 28:4注
及 31章注释。
6
「并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作者并未忘记扫罗的後人伊施波
设和米非波设依然生存,他着重的是「扫罗家」(即扫罗王朝
)的结束。
7-12 基列雅比人护尸以报恩
13-14 作者对扫罗之死的评论
他认为扫罗得此下场是由於:
1 没有遵守神的话 ── 即不等候撒母耳就自行献祭(参撒上 13
章)和没有把亚玛力人全部消灭(参撒上 15章);
2 求问交鬼妇人(撒上 28章);
3 没有求问耶和华。
历代志上第十章
扫罗──一败涂地(十 1-14 )
历代志作者现在放弃把漫长的时代,压缩在家谱中的做法,而采用故事。他已经来到这个王国的开端,而且在这里有他特别感到兴趣的焦点。虽然有新的扩展,不过,他仍然依赖旧约的较早部分,即撒母记上。而且,正如在家谱中的情形一样,我们必须要知道他所省略的和他所说的。
撒母耳记上细述扫罗的故事,绵延不断,长达廿三章(撒上九至卅一章)──甚至到卅一章,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全完结。历代志则只给他占一章的篇幅。那令人苦恼的问题,就如以色列人要求有王是否适当(撒上八至十二章),在这里连提都没有提。我们也读不到扫罗蒙拣选的事(撒上九章),或他出于嫉妒追杀大 的事,这事占去他的朝代大部分时间,并消耗了太多精力;那些精力原是应当用来抵抗非利士人的。
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因为撒母耳记\列王纪的作者们虽然上溯至士师时代,而且可能把他们的王国的制度,与士师们作比较;但历代志作者心目中所注重的,则未超越王国时代,然后使用它来反映他们自己的那个返回故土的社会(而不是王朝)。他承认王的统治是一种制度。在他看来,这种制度有一种无可否认的,对上帝的子民有好处的 可能 性。问题不在‘王的统治是否适当’,而在为王者 怎样 履行他们的义务。(请比较代下一 8 及以下各节所罗门的祷告,求上帝赐智慧,使他善尽统治之责。)透过对诸王所作的评断,他的目的就是给他所在的那个社会,指出一条遵循上帝旨意的道路。
扫罗是头一个王,而且可能是最令人哀伤的‘陈列品’。论到具备的条件,他在这个领域中是远胜他人的。历代志的读者知道,(用抽签)选中他作王是曾经被拍手欢呼称庆的(撒上十 24 )。然而,在历代志中他已变成失败和背逆的典型。历代志不觉得有需要把扫罗浪费一生的卑劣、详情一一胪列出来。相反地,这里把他当作一个鉴戒,显明一个大人物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抗拒上帝,所可能发生的后果;而且,不但这样的大人物是如此,对上帝家中的任何一个领袖,他的命运也必然是如此。
扫罗彻底失败,这点甚至在历代志作者讲故事时已经铭记于心了。在这里大难临头,国势阽危,上帝所应许的国土(出廿三 27-33 )──乃是存亡所系(申八 1 )──已受到非利士人的威胁。作者的确刻划出一幅全然被敌人征服的图画。基利波山,扫罗的‘最后阵地’,是防守和保 国土的战略要地。在以色列境内的腹地──在它的心脏地带,这里与非利士人拥有的海岸地带大不相同的──拥有基利波山地,可出入耶斯列广大谷地(即 7 节的‘平原’),因此可以进到国土的最北部。历代志强调 所有 以色列人都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第一节的原意比标准修订英译本译作的‘以色列人’更加强调(译按:中文本也是如此);正确应译为‘以色列的每一个人’都逃跑。第七节是描写以色列人集体离开国中最富庶的地方。
当我们读到撒母耳记里面同一事件的记载时,我们会发现一幅更加微妙和更加不同的图画。非利士人大概没有完全占领以色列全地──或者即使他们占领了,他们的优势是非常短暂的。那些在基利波之战以后逃跑的人,在撒母耳记上卅一章七节定的范围更狭。在撒母耳记里面,非利士人的胜利也是衬托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大 与日俱增的自由和势力之背景,连同他已获得的那些胜利(包括撒上廿三章战胜非利士人的那一次)来报导的,而且基利波事实上已成了那持续了很久的战事的转捩点,这场战事之后非利士人的故事便减少了。从撒母耳记下二章八节及以下各节,便可清楚看见那些忠于扫罗的以色列人,必然很快又重新得回扫罗本人被逐离的大部 分土地。同样明显地,扫罗全家并没有在他自己失败时渐渐消灭。在这里,历代志又把那些事件都遥望一下( 6 节)。
不过,历代志在史实资料的记载上,并不是草率从事的。相反地,它有审慎的计划,为的是更清楚的把扫罗的性格和行动的含意充份显示出来。多少次因果的真正连锁,已被对众多有关情况总括的观察隐蔽了!一个帝国,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人,就成功和荣誉的意义而言,可能是在他们的全盛时期,然而实际上此时他们已耗尽其一切品质,或不再拥有那些使他们伟大的条件了。虽未明显地关联到那些真正的原因,但随之而来的担保是衰落。扫罗家族可能在伊施波设式微的朝代已没落了(撒下二 8 以下;三 1 )。但扫罗家的衰退和终于被取代,甚至自从上帝发誓要兴起‘一个合祂心意的人’(撒上十三 14 ),就已经决定了此结果。
历代志作者不愿意我们错过这些连锁。他与圣经其他的作者(就如诗卅七篇的作者)──不过决不是所有的作者一样,他竭力地把那些行动及其后果连结在一起。对扫罗的评判是:他死是因为他背逆上帝。他全家也与他一同渐渐消灭(正如在末了确实出现的情形)。他的背逆不但引致自己和他全家的死亡,而在原则上,也引致以色列全家的‘死亡’──形容以色列全家已不再享受那维持国计民生之国土的丰富。十一节以下各节所记的后事,是沉痛而且令人悲哀的。扫罗从前曾经是基列雅比人的救星(撒上十一 1-11 )。那时他无论势力和希望都处于巅 状态。现在他已从上帝子民的历史中消失,留在那些对一位曾经是伟大人物的默然悼念之悲叹中。
在这一章里面,最中心的问题,是上帝子民的顺服,与他们蒙福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不是时常都清楚显示出来。历代志强调这是不易之理。上帝把一块土地赐给祂的子民,那地是他们不配得的,也是丰富无比的(申六 10 以下;八 7-10 )。照样,祂在耶稣基督身上已显示的祝福也是何等深厚,何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弗一 15 以下)。祂切愿基督徒充份享用我们的产业。而且,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警告:免得我走迷而离开信心的道路(来三 7 以下;六 4-8 ),这警告在扫罗之死中发出忧郁的回响。
扫罗的不信──更缜密的观察(十 1-14 )(续)
十章十三节及以下各节,是出自历代志作者自己的手笔。他把不利于扫罗的判决概括在三句话里面:即‘他干犯耶和华’,‘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和‘他没有求问耶和华’──可以说,头一句已包含了后两句。
‘干犯’(或译作‘不信,不忠’)的指控是特别严重的。原文所用的字是 ma'al 这个字通常是特别用来指严重冒犯上帝的罪,往往与拜偶像有关联,而且含有极重的刑罚(例如,结十四 13 ;十五 7-8 )。这个词是指罪的严重性,而不是特指那一种罪。已经有人指出:旧约中 ma'al 这个字,差不多有一半出现于历代志作者笔下。换句话说,他似乎特别要强调:它比任何一种罪都更严重。
于此可见,这就是扫罗所以丧命的缘故。也许我们会认为扫罗之所以是个悲剧人物,主要是由于他软弱,不负责任,性急,或用其他方法的解释来减轻他背逆上帝的罪。历代志很痛心地指明:实际上祗要不与上帝相合便等于和祂作对了(请比较太十二 30 耶稣所说类似的话)。这一点是有事实证明的:扫罗的缺陷直接引致的实况,不但使上帝子民不再拥有那块土地,而且使上帝的仇敌现在控制了那块土地。非利士人既杀了扫罗,又到他们的神明面前夸耀(注意第九节说,报信给偶像,甚至放在报信给众民以先)。非利士人的行动,并非祗是中性的政治行动。它的本质就是背叛永生的上帝。人对上帝的态度,是没有‘中立’这回事的。人要不是‘听从’或‘求问’上帝(用 13 节以下的述语),便是‘求问’或‘听从’一种相反的原则。非利士人在本段经文中的角色便证实这一点。扫罗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令’(撒上十三 13 )并寻求祂的引导,这可能是静悄悄的,而且不为人所注意的。但这种行动在上帝子民中间,散发出一种更重大而且更明显的邪恶。道德上的邪恶,不是按数量、而是按种类来衡量的。而且道德上的邪恶有其本身之‘假面具’的果效。
历代志作者便是为了这个原故,拣选了扫罗求问隐多珥交鬼妇人(撒上廿八 7 以下),以及那妇人诱惑的伎俩的实例,说明他基本的性格和意向。(赛八 19 对求问交鬼的谴责是明确的。)附带地再提一提,历代志作者是谨慎地选择他的资料。撒母耳记上廿八章六节记载说,扫罗其实曾求问耶和华,只因耶和华不肯回答他,他才去求问交鬼的。虽然如此,我们必须假定,历代志作者对扫罗内心的自然的典型的倾向,已作了正确的辨别。扫罗求问交鬼的,与历代志上十四章十节大 求问主,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根本以上帝为敌的人,可能在绝望的时机中归向上帝,不过在这种情形中并没有改变他们基本的意向。(请比较耶二 27 ,上帝所表示的不满。)
最后,我们不应注意不到在这位圣经作者的见解中,扫罗之死并非不幸的意外。相反地,却说是‘耶和华使他被杀’( 14 节)。我曾听过,军事战略家曾精密考察基利波山脉,发现扫罗的失败错在战术上。这种错误在本质上是不能辨别的。但是在这里可以看见有一种更加深奥的的因果关系。在上帝的心意中,扫罗的死期已到。我们不能规避审判的含意。而且这时正是‘合上帝心意的人’登场的时候了。 ── 《 每日研经丛书》
历代志上 注释
贰·扫罗之死(一O)
一O1~5 记载扫罗和他儿子死亡的相关经文,是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1至13节。
司布真对第5节有这样的评论:“当我们严正地谴责扫罗自戕而死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拿兵器的人的忠心。他是忠心至死,没有撇弃他的主人而苟且偷生。这人既然能为扫罗生、能为扫罗死,我们能背弃我们作王的主人、我们的主耶稣吗?”
一O6~10 关于扫罗的死,有几件事情需要注意。“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6节),所指的只是跟他一起出战的人(撒上三一6)。扫罗还有别的儿子没有给非利士人杀死(13至14节;撒下二3;二一1~9),但他们最后也逃不过他们父亲的同一结局(撒下二一1~8)。
一O11~12 基列雅比人的勇士听见扫罗和他儿子们的消息,连夜赶到非利士人那里夺回他们的尸身,将他们的尸骨埋葬后禁食七日。扫罗曾经救过基列雅比人脱离亚们王拿辖的手(撒上一一),这些勇士没有忘记扫罗对他们的恩惠。基列雅比人这种英勇行为提醒我们,要尊重神所赐的领导人。
一O13~14 这两节经文讲出扫罗死亡的两个原因: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参看撒上一三~一五),并且“求问交鬼的妇人”(参看撒上二八)。历代志的作者对扫罗的评判是:他死是因为他背逆上帝。他全家也与他一同渐渐消灭(正如在末了确实出现的情形)。他的背逆不但引致自己和他全家的死亡,而在原则上,也引致以色列全家的“死亡”──形容以色列全家已不再享受那维持国计民生之国土的丰富。
在这一章里面,作者特别关注上帝子民的顺服与他们蒙福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不是时常都清楚显示出来。历代志强调这是不易之理。上帝把一块土地赐给他的子民,那地是他们不配得的,也是丰富无比的(申六10以下;八7~10)。照样,他在耶稣基督身上已显示的祝福也是何等深厚,何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弗一15以下)。他切愿基督徒充份享用我们的产业。而且,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警告:免得我走迷而离开信心的道路(来三7以下;六4-8),这警告在扫罗之死中发出忧郁的回响。
扫罗简短的历史记载为大卫的历史铺路;大卫是神拣选、统治他百姓以色列的人。
历代志上 10:1
非 利 士 人 与 以 色 列 人 争
战: 从 10 章 起, 作 者 对 以 色 列 从 君 王 时 期 开 始 的 历 史 进 行 了 总 结。 在 本 章 中, 他 谈 到 了 神 废 弃
扫 罗 而 将 国 赐 给 大 卫 的 原 因 (13~14 节 ) 。
本 书 其 余 的 事 件 都 是 关 于 大 卫 的 历 史 及 其 国 权 的 永 久 意 义。
10:13
这 样,扫 罗 死 了,因 为 他 干 犯
耶 和 华: 关
于 扫 罗 被 神 废 弃 之 事, 参 撒 上 15:23 注。 关 于 扫 罗 求 问 隐 多 珥 的 交
历代志上
注释
十 1-14 第一位王的失败
塞缪尔记上用了 23 章来描述扫罗在位的事迹(九至三十一章),作者却省去了 22 章。他只讲述扫罗之死,并加上两句评语( 13-14 节)。对作者来说,扫罗的命途怎样逐渐走下坡,或扫罗死后,他家的命运又如何(撒下一至四章),都与他无干;从以色列国的角度看,他只知道扫罗家在基利波山上已结束了( 6 节)。扫罗对神不忠( 13-14 节),这是他要指出的重点。这里突显了戴维的忠心。相对于扫罗,戴维是一个寻求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 14 ;作者并没有引述塞缪尔记上的句子,因为在他描绘戴维的整幅画像,会表明这一点)。只有戴维的顺服,才可以把扫罗的不顺服所带给以色列的恶果扭转过来。因此,人在近期的经历(对历代志作者来说,写作对象是被掳的人),跟扫罗在位时的情况相似( 7 节,五 25-26 ,九 1 下),他们便应从戴维执政的时期,学会复兴的法则。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第十章
10:1 本章直到《代下》9:31,都是以色列王国未分裂前的史事,着重介绍显赫辉煌的大卫与所罗门王朝时代。
本章的记事也见《撒母耳记上》31章。
10:6 “他的全家”指扫罗的三个儿子和随从,并非所有的家人;因他家中还有其他儿孙(撒下2:8;21:8)。
10:10 大衮为非利士人所拜的神(比较撒上5:1-4)。扫罗的尸体悬挂在伯珊的城头;盔甲置于亚斯他录庙中(撒上31:10);头颅挂在大衮庙中。
10:13-14
本章几乎一字未易重载《撒上》31章,但加了这最后两节,指出扫罗的死因,和把国归给大卫的理由。耶和华神是历史的掌管者,扫罗的过犯包括寻问交鬼的妇人(撒上28:3-17)。这罪难逃神的刑罚(参申18:10-14)。
—